欢迎你来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事行政 > 正文

hr薪资结构及计算方法(hr薪资结构及计算方法是什么)

2024-12-14 2116 0 评论 人事行政


  

本文目录

  

  1. 薪资核算方法大全_薪资核算技巧
  2. 绩效工资核算方法
  3. 调薪的几种方法HR不得不掌握

一、薪资核算方法大全_薪资核算技巧

1、薪资核算的基本要求是及时准确,很多人认为只要认真,把数据算对就行;或者,认为一套E-HR系统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其实,薪资核算之所以复杂,原因是其背后内涵着较为复杂的法规与制度。下面是我整理的薪资核算方法大全,欢迎大家参阅!

  

2、薪资表格是薪资核算的基础,其中最为关键是正确的逻辑关系与全面的数据结构,往往,我们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薪资计算错误,多是表格的逻辑关系错误导致的,例如:员工的个人扣款应在税后扣除,如列为税前扣款,则财务报表无法体现个人的还款记录。

  

3、另外,在进行统计分析时,如果缺失部分原始数据,就会导致汇总数据不完善。例如:在有的薪资表中不包括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公司缴纳部分,当统计薪资总额时,就是不完全的人工成本总额。

  

4、最低工资的核算依据为国家和地区的《最低工资规定》,以及国家和地区的《工资支付规定》,在核算最低工资时一定要注意先认真学习这两类法律法规,同时,还要关注地区定期(一般为一年)颁布的最低工资标准及社会平均工资标准。在核算时,除了要关注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切金额,还要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哪些工资类型计入最低工资。例如:北京地区规定,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个人部分已经包括在最低工资标准内,如最低工资标准不足以缴纳的,个人需要补齐差额。

  

5、个人所得税的核算依据为国家的个人所得税法及地区的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精通这些法规与政策是个人所得税核算的基础。个人所得税核算中的难点在于不同类型的人员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个税类型,常见的工资、薪金所得与劳务所得税率就有较大的差别。另外,个人所得税核算还需要关注如何合法避税,要充分利用税收政策,例如:选择一年内恰当的时机使用一次性奖金个税政策。

  

6、经济补偿金的核算依据是《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以及国家和地区关于经济补偿金的相关法律法规。经济补偿金核算的难点主要集中在“核算基数的确定”、“上限的确定”、“年限的核定”以及“个税的核定”等几个方面。例如:员工工作已经超过12年,但经济补偿金不超上限该如何核定?

  

7、绩效薪资核算是薪资核算中变动最大的部分,也是薪资核算中的重难点;而且,这部分薪资关系着员工的切身利益,往往,时间要求又非常紧,所以,绩效薪资核算也是HR心理压力比较大的部分。绩效薪资核算的依据是公司的绩效管理制度,必须要对于绩效管理制度有深入的.理解与掌握。绩效薪资核算往往以相关数据为前提,比如:利润额、销售额等,数据的收集与准确比对是绩效薪资核算的关键点。另外,绩效薪资核算要精确执行绩效管理规定的要求,按比例、按档位、按级别,分步骤仔细核算。及时与相关负责人保持沟通与数据确认也是绩效薪资核算准确的重要保证。

  

8、考勤薪资是指与考勤相关的薪资核算,主要包括入/离职薪资、病/事假薪资、带薪假薪资、加班薪资、迟到/早退薪资、旷工薪资等等。考勤薪资的核算依据是考勤管理制度,一定要深入理解考勤相关的流程、薪资核算依据。另外,还需要深入掌握国家和地区关于最低工资标准、医疗期、带薪假期、加班、旷工等法律规定,以保证日常执行考勤薪资核算的合规合法性。

  

9、特殊人员的薪资核算指除了正常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外,企业还要聘用的兼职人员、劳务人员、临时人员、实习人员、外包人员、退休返聘人员等特殊用工的人员。这些人员的薪资核算有些可以遵循正式劳动合同制员工的规则,但大多会有特殊情况。例如:退休返聘人员不需要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个税执行“工资、薪金所得”类型;劳务人员个税执行“劳务报酬所得”类型;临时人员多以小时工资计薪,小时工资的最低工资标准要注意等等。

  

10、在薪资核算中,薪资总额的统计与分析应用主要在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在日常薪资核算时会使用,例如:核算经济补偿金时,需要计算离职员工离职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核算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基数时,需要计算员工上一自然年度月平均收入。另外一个层面,是用于薪资预算、薪资总额分析、年度调薪等管理工作中。

  

11、薪资总额的统计与分析需要提前规划,除了前面我们提及的要有完善的薪资核算表格作为基础外,还需要规划薪资总额统计的口径、周期、分析报告内容等等。

  

12、综上,通过薪资核算这八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薪资核算的高手并不仅仅是对薪资的计算,其中还内涵了人力资源管理的诸多方面,可以说,一个薪资核算的高手,就是一个人力资源管理的专家。

  

二、绩效工资核算方法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制度的改革已经成为全球的热点。美国作为较早实施绩效工资制度的国家,从最初的绩效计划的尝试到如今形成较为完备的、多样化的绩效工资方案,期间经历了多次的改革和完善。下面我来告诉你绩效工资核算公式,希望能帮到你。

  

1、绩效考核计算公式=KPI绩效(50﹪)+360度考核(30﹪)+个人行为鉴定20﹪

  

2、绩效换算比例:KPI绩效总计100分占50﹪;360度考核总计200分占百分的30﹪;个人行为鉴定总计占20﹪。

  

每月从个人该月基本工资中提取10%为个人奖金基准金额,按实际达成效果之优劣核算奖金金额;

  

计算方法:个人绩效奖金=该月基本薪资*10%*部门系数*个人考核等级系数.

  

计算公式为:年终奖金=(系数*连续工作月数*基本工资)/12*评分百分率

  

(系数由公司管理委员会根据年度利润报告而定).

  

3、在公司任期不满1年者,其年终奖考核以连续工作月数计发

  

三、如何列出考核项目的计算公式

  

为使员工工作绩效相互间具有可比性,以便有效地实施奖惩,通常采用绩效分值计算法,评估员工个人工作绩效完成情况。

  

个人绩效分值=∑(KPIi绩效分值×KPIi权重)×KPI总权重+∑(工作目标完成分值×权重)×工作目标总权重

  

五、绩效奖金=管理单元综合考核系数×个人考核系数×奖金基数

  

六、如果员工绩效工资要与部门业绩挂钩,则绩效工资首先需要根据部门考核成绩在部门间进行一次分配,然后再根据员工考核情况在部门内进行二次分配。

  

(一)部门绩效工资分配(一次分配)

  

部门月度绩效工资总额=公司可分配月度绩效工资总额/[∑(部门加权价值×部门月度考核系数)]×某部门加权价值×该部门月度考核系数+某部门月度奖罚金额

  

(二)员工绩效工资分配(二次分配)

  

员工月度实得绩效工资=部门可分配月度绩效工资总额/[∑(员工岗位价值系数×该岗位员工人数×员工月度考核系数)]×某岗位价值系数×该岗位员工月度考核系数+某员工月度奖罚金额

  

该方案中,考虑不同部门和不同岗位的工作价值不同,需要用到部门加权价值系数和员工岗位价值系数。其中,部门加权价值系数=∑(该部门员工岗位价值系数×该岗位员工人数)

  

岗位价值系数需要通过岗位评价产生,而岗位评价是薪酬体系设计的核心基础工作之一(薪酬体系需要根据岗位价值系数进行岗位工资定级),不属考核体系的范畴。未做专门评价之前,可采用岗位价值系数=员工工资÷人均工资来计算。如果公司认为现有员工工资额度以及据此计算的价值系数均不合理的话,则需要通过重新进行薪资设计加以解决。

  

在该方案中,公司将绩效工资首先分配到部门,再由部门分配到员工。同前面的方案相比,员工的绩效工资不但与公司总的经营效益和员工自己的考核系数有关,同时也与部门业绩有关,幅度也要大得多。且绩效工资总额完全可控,并能自动将绩效差的员工的绩效工资直接转移到绩效好的员工,员工的绩效工资不可明确预知。

  

在此基础上考虑将部门经理与员工的考核和绩效工资分开进行。

  

通常,部门经理均是与员工一起分配奖金,这样容易导致部门经理在考核员工和处理个人利益时左右为难。那么,将部门经理的考核和分配放到公司层,使之与员工考核和分配分开,可以让部门经理的利益与员工利益分开,有利于部门经理客观公正、放开手脚来管理、评价和考核员工。

  

该方案中,公司需要从每月可分配的绩效工资总额中拿出一定比例(a%)的额度作为部门经理的绩效工资来分配。另外(100-a)%再在员工中进行分配。

  

我的考虑是把部门绩效得分作为参照,部门平均分低于此得分的,则证明评分偏低,系数就会大于1;部门平均分高于此得分的,则证明评分偏高,系数就小于1。通过部门绩效系数,用以调整部门间评分尺度不一的现象,且符合组织绩效与个人绩效相结合的思路。

  

说明:个人绩效最终折合成整体组织绩效,乘以组织分值即为个人薪酬,值得注意的是,转化成上一级的组织绩效是最好用权重分配法找出单元组织绩效的综合系数去折合,另外分值最好与企业效益挂钩,按比例增减。

  

绩效考核的目的是为了能客观、公平地反应员工的工作差异,以促进员工工作业绩的提升。绩效考核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会导致考核结果的偏差,从而影响考核的效果。下面,笔者将就考核之中的部门间非绩效差异及其调整办法做简要的介绍。

  

部门间非绩效差异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于考核指标本身难易程度设置的不同而带来的,比如公司一些主营业务部门的指标多为量化,且要求较为严格,而其他部门则多为定性指标,考核要求相对简单;另一种则是由于各部门经理对考核尺度的理解和把握不一造成的,比如某个部门经理对员工考核要求很严格,而另外一个部门的经理对员工考核要求不高。

  

有观点认为,为调整部门之间绩效指标难易程度差异而带来的绩效差异,在绩效指标设置的过程中应该在部门之间考虑综合平衡。但笔者以为,由于各部门工作具有特殊性,很难找到平衡的标准,若强求平衡还会导致对某些部门工作要求的降低,不利于工作改进。为简便并且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在指标设置的时候,加设完成难度这一项指标,并赋予一定的权重。比如,公司对销售人员考核指标的设置比较严格,难以完成,而对后勤人员的考核比较宽松。在这种情况下销售人员完成难度一项就可以得到较高的分数,而后勤人员得分较低,从而使总体得分更为客观。

  

这种方法是将完成难度以难度系数的形式单独设立,与考核的结果相乘,来进行修正。比如,某个员工的考核得分为80分,其指标完成的难度系数为1.2,则其最终得分为80*1.2=96分。也可以考虑将每一项目标指标都设置难度系数。

  

经过上述调整,可以避免员工或部门为了提高考核成绩而故意压低考核指标达成难度的现象,并有利于促进员工不断改进工作,向高难度的目标挑战。

  

调整由于各部门经理对考核尺度的理解和把握不一造成的非绩效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种办法:

  

设立公司的整体绩效基准分(可以是全体员工绩效考核的平均数),对各部门的考核均值和员工的考核得分进行部门差异调整,具体如下:设公司整体绩效基准分为A,如员工绩效考核实际得分为B,该员工所在部门绩效考核平均分为C.则部门差异分及为D=C-A,根据部门差异调整员工绩效考核得分为B1=B-D,员工绩效考核系数可以相应的定为B2= B1/A.这种调整方法是假定部门绩效均维持在一致的水平上,使部门间绩效相尽的员工考核得分接近,而部门内部则仍保持原由的业绩差异结构。

  

某员工甲,绩效考核得分为90分,部门考核平均分为80分,公司基准分为75分,则该员工调整后得分为B1=B-D=B-(C-A)=90-(80-75)=85分。其绩效考核系数可确定为B2= B1/A=85/75=1.13.

  

与甲同部门的员工乙,绩效考核得分为80分,则调整后考核得分为:B1=80-(80-75)=75分,其绩效考核系数为B2=B1/A=75/75=1.

  

与甲不同部门的但业绩相近的员工丙,由于部门经理对考核标准把握比较严格,绩效考核得分为80分,其所在部门的平均分为70分,则调整后考核得分为:B1=80-(70-75)=85分,其绩效考核系数为B2= B1/A=85/75=1.13.

  

在实行部门考核的公司,为了体现部门绩效与员工绩效的一致性,还可以按以下办法进行调整:

  

第一,可将部门绩效赋予一定的权重作为员工考核的指标。比如设部门考核在员工考核中占有20%的比重,那么调整后的员工考核得分应为:

  

员工调整后考核得分=实际得分*80%+部门考核得分*20%

  

对于部门经理等一些在本部门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岗位,可以适当加大部门考核得分的比重。

  

第二,可采用员工考核得分加部门修正值的办法修正。

  

调整后考核得分=员工考核得分+部门修正值

  

部门修正值=部门考核得分-部门员工考核平均得分

  

如果公司的岗位评价比较完善,那么部门修正值可以按加权平均计算,即:

  

部门修正值=部门考核得分-Σ部门员工考核得分*员工岗位系数/Σ部门员工岗位系数

  

第三,可将部门考核得分转化为系数,对员工考核进行修正:

  

调整后考核得分=员工考核得分*部门修正系数

  

比如,可将考核得分超过85分的部门列为优秀部门,并将该部门员工的考核按照1.2的系数修正。如果该部门员工实际考核得分为80分,则修正后得分应为96分。部门经理的调节程度可以高于普通员工,以体现责任重者要承受高风险,享受高激励。比如,当普通员工的考核系数为1.2时,部门经理为1.4;当部门绩效不佳,普通员工调节系数为0.8时,部门经理为0.6.

  

通过考核流程的优化可降低部门间非绩效差异。员工考核可以在部门考核结束,并且部门考核结果得到确认后进行。由于部门的业绩是通过部门内员工的工作努力而获得的,部门经理在对下属员工进行考核时,就可根据本部门的考核结果来掌握尺度。在本部门业绩优秀时,可适当提高部门内员工的考核得分,当部门业绩较差时,可适当压低部门内员工的考核得分。这样,也可以使员工绩效与部门绩效保持一致性。

  

(这里面,其中有几个公式是错误的,请你把它们找出来)

  

1、招聘入职率: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100%。

  

2、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底人数)÷2

  

3、月员工离职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

  

4、月员工新进率:整月员工新进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

  

5、月员工留存率:月底留存的员工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

  

6、月员工损失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

  

7、月员工进出比率:整月入职员工总人数÷整月离职员工总人数×100%

  

1、个人出勤率:出勤天数÷规定的月工作日×100%

  

2、加班强度比率:当月加班时数÷当月总工作时数×100%

  

3、人员出勤率:当天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

  

4、人员缺勤率:当天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

  

三、常用工资计算、人力成本分析公式

  

1、月薪工资:月工资额÷21.75天×当月考勤天数

  

2、月计件工资:计件单价×当月所做件数

  

3、平时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1.5倍×平时加班时数

  

4、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2倍×假日加班时数

  

5法定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3倍×法定假日加班时数

  

6、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比率: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

  

7、非生产人员工资比率:非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

  

8、人力资源费用率: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销售收入总额×100%

  

9、人力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成本费用总额×100%

  

10、人均人工成本: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同口径职工人数

  

11、人工成本利润率:一定时期内企业利润总额÷同期企业人工成本总额×100%

  

培训出勤率:实际培训出席人数÷计划培训出席人数×100%。

  

它的基本特征是将雇员的薪酬收入与个人业绩挂钩。业绩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比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内涵更为宽泛,它不仅包括产品数量和质量,还包括雇员对企业其他贡献。企业支付给雇员的业绩工资虽然也包括基本工资、奖金和福利等几项主要内容,但各自之间不是独立的,而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体现了绩效工资的综合性特征。

  

与传统工资制相比,绩效工资制的主要特点;一是有利于雇员工资与可量化的业绩挂钩,将激励机制融于企业目标和个人业绩的联系之中;二是有利于工资向业绩优秀者倾斜,提高企业效率和节省工资成本;三是有利于突出团队精神和企业形象,增大激励力度和雇员的凝聚力。

  

绩效工资体系的不完善之处和负面影响主要是:容易导致对绩优者的奖励有方,对绩劣者约束欠缺的现象,而且在对绩效优者奖励幅度过大的情况下,容易造成一些雇员瞒报业绩的行为,因此,对雇员业绩的准确评估和有效监督是绩效工资实施的关键。

  

三、调薪的几种方法HR不得不掌握

调薪的几种方法HR不得不掌握,工作的薪资对人们是很重要的,高的薪资不仅是能力的表现,还是生活的保障,在一个企业工作久了,企业会根据相应的情况会对你的薪资作出相应的调整,下面跟我一起来了解一下调薪的几种方法HR不得不掌握吧。

  

实际上,调薪最重要的目的是增强企业竞争力、发挥对员工激励作用并实现对企业成本的把控。

  

1、竞争力:保证企业整体薪酬水平在行业所处大市场中具备一定程度的竞争力,使企业在人才吸引招聘时具有一定的优势。

  

2、激励性:对不同层级/岗位人员进行调薪,发挥对员工的激励作用,保证人员流动在合理范围内,同时激发现有人员工作积极性。

  

3、可控性:俗话说,钱要花在刀刃上。调薪方案紧跟业务经营状况,在保障竞争力和激励性的前提下,做到企业成本可控。

  

中智咨询根据专业经验与实践积累,结合企业调薪时的常见问题,梳理出规范的调薪操作步骤及科学的调薪方法,供HR们参考。

  

1、总量:人均调薪幅度有多少?和往年调薪幅度相比,是否可以覆盖得住社保缴费基数上调带来的影响?和外部市场比,是否具有竞争力?

  

2、结构:明晰企业的重点激励人群,针对该类人员,在人均调薪幅度基础上,有多少上浮比例空间?

  

3、变动:调薪分配范围往往受到盘子内的人员数量影响,掌握人员进出的流动信息,有多少可能变化的调薪额度?当年获得晋升/晋级人员数量,按调薪规则需要的调薪额度会有多少?

  

根据人员细分岗位序列的外部水平对标,甄别出企业中目前水平竞争力不到位的人员类型;

  

对于市场上收入具有差距的岗位而言,不同人员间薪酬是否拉开合理差距?

  

人员目前实际水平分布在体系中的位置?落于体系外的人员,寻求分布现状的原因,作为调薪的重点关注群体。

  

中智咨询提供专业的薪酬审计方法和工具,基于以上四个维度,可以帮助企业对薪酬现状进行诊断分析,以找出管理短板与改进方向。

  

1、薪酬体系类型:企业所运用的体系类型,将影响到调薪金额和比例,以及调薪方式的选择。

  

2、内部晋升的规则:晋升规则将影响到调薪的频率和每年固定的调薪幅度。

  

3、业绩评价的方式:员工的业绩评价标准和评价比例设置,将影响到人员调薪的可能性以及额度范围。

  

调薪一个重要的前提是有预算,没有这个就不用谈了。不过从企业健康发展和人员吸引招聘的角度讲,还是建议HR能在全面盘点后,努力去争取调薪预算。

hr薪资结构及计算方法(hr薪资结构及计算方法是什么)

  

目前常见的调薪预算核定方法主要有:总量控制法、归类加总法及总额预留法。

  

总量控制法是根据企业的效能对标水平,结合企业经营预算目标,确定人工成本总额/薪酬总额,再进行总额分解。

  

归类加总法是通过薪酬用途进行归类,如新进人员招聘、晋升调薪、业绩调薪等,根据人员招聘计划、晋升计划及业绩评价结果,确定调薪总额。

  

总额预留法是由上级单位确定总量,下属企业扣除各类固定薪酬项目,如基本工资、奖金、特别奖励、津贴等支出后,明确调薪总额。一般为小幅的总额增长(常见于国有企业)。

  

调薪总额受到经营预算、效能水平、人员效率和市场水平变化几个因素的共同影响。企业自身可以结合效能指标核定出整体的调薪预算。

  

1、选定效能指标:选定企业适用的效益指标或投入产出效能指标(人事费用率/百元人工成本利润)。

  

2、效能对标策略:明确企业效能对标策略,与行业比or与自身比。

  

3、确定效能指标比重与核定方式:根据指标影响的比重及核定方式,确定薪酬总量的预算。

  

4、与上年对比:与上一年实际薪酬总量相比得出调薪额度。同时可参考市场调薪率水平进行适当的调整。

  

调薪总额的确定可以是从上至下,也可以是从下至上,也可以两者结合,核心在于成本可控,有理有据。需要注意的是预算总额要有一个弹性空间,不至于预算不够。

  

某集团在决定下属企业调薪总量时,以企业当年预算效益与效率水平作为判断依据。该企业成立10年左右时间,目前每年已具有稳定的收入和利润规模;与外部同行业相比,该企业的人事费用率及百元薪酬成本利润的水平均处于行业高分位:

  

从营收增长情况来看: T年的营收是增长的,如果注重业绩,那么T+1年就可以调薪,调薪预算可与业绩增长挂钩。

  

从利润增长情况来看: T年的利润是下降的,如果更注重利润,那么T+1年就不能够调薪。

  

利润增长率=(当年利润-上年利润)/上年利润×100%

  

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营业收入(销售收入)×100%

  

人事费用率=人工成本/营业收入×100%

  

百元人工成本利润=(利润总额/人工成本)×100

  

薪酬普调的主要考虑点为物价指数、生活成本上涨等原因,另外从员工感受出发,可能会考虑去掉跟去年比较而言,由于社保基数的调整,薪酬发放到手不降。

  

方式一:年度固定调整按固定金额调薪,如每人每年普调500元。

  

方式二:非年度固定调整:根据普调比例,对全体员工月薪进行调整,同时整体调整薪酬体系表水平。

  

参考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price、index)、企业上年度经营业绩等因素确定普调比例,保证员工基本收入。根据普调比例,整体调整薪酬体系表水平。调整频率:1-2年/次。

  

基准值调整比例=自然调整比例+经营业绩考核调整比例

  

自然调整比例依据上年度CPI增长幅度和行业薪酬增长幅度取高值确定自然调整比例,原则上不高于5%的增降幅度。

  

根据人员业绩完成情况区分调薪额度,通常与普调同时调整。

  

1、根据上年度绩效考核的结果进行业绩调薪。重点关注对优秀人员的激励。

  

人员级别变化,根据晋升规则调薪。员工发生晋升后按晋升调薪的规则进行薪酬调整,一般按比例或者档位进行调整。

  

试用期结束:新员工进入时间不一,考虑到毕业生年中入职,试用期结束的人员以及应届新员工需要有一次调整的机会。

  

入职满一年: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补充前一次的调薪涨幅,单独给一次薪酬调整的机会。

  

骨干员工的特殊调薪,为重点保留对象作整体调整。骨干员工的特殊调薪,为重点保留对象作整体调整骨干员工的特殊调薪,为重点保留对象作整体调整

  

在部分企业(国企居多)调薪需要平衡员工在薪酬等级里面的水平,使在薪酬等级低分位水平的员工的调薪幅度要跟上内部的水平,小步快走的方式跟上大部队,反之薪酬等级在高分位水平的员工调薪幅度要稍微放缓一点。

  

在这里,企业的经营战略决定了薪酬战略。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的薪酬战略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市场滞后企业正处于起步阶段或起步阶段,资金流动不足,需要时刻关注市场龙头企业确定自己的薪酬水平。

  

市场领先企业在快速发展期或成熟期,充足的资金需要,以最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在市场上吸引和留住员工。

  

市场混合型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不同的薪酬策略,如:底薪部分采用市场领先策略,浮动奖金部分采用市场滞后策略。

  

所谓企业战略说白了就是只有一个目的,但也有问题的老板最关心的问题:如何提高公司的利润?方法想达到的不超过两个这一目标:增加收入或降低成本。员工工资是企业经营成本的一部分,年薪直接影响明年的企业利润。根据现行国内劳动法,员工的薪水一旦调整上,下再降的未来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基本工资的提高,不仅会增加职工的工资成本,还会增加根据基本工资计算的其他工资和福利费用,如年终奖、保险费等。因此,除了工资成本外,还需要考虑企业综合成本的增长因素。因此,在向老板提出薪资调整建议之前,人力资源部需要先计算一个账户,并计算减薪对企业未来经营的影响。

  

许多公司实行全面薪酬战略,简单地说,企业员工不仅可以得到部分工资,还可以从短期激励(奖金)、长期激励(股票、期权)、福利(社会保障、年金)和培训发展机会等方面获得报酬。

  

除了上述因素,工资还需要考虑外部因素。

  

任何一个市场区域的工资增长都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近20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保持高位运行。因此,中国企业的员工习惯了每年两位数的工资增长。然而,自2013年以来,中国的GDP增速逐年下降。相应地,薪酬市场的增长也在放缓。结果,许多企业的整体年薪调整比例已降至5%-6%之间。此外,大量企业冻结了过去一年或几年的年度加薪计划。

  

薪酬增长在市场同行中的外部因素中,市场因素可能是影响薪酬调整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如果你所在行业的竞争对手明年支付更高的工资,而你选择留在或支付比市场低得多的价格,那么在没有其他薪酬改革的情况下,有两种可能的后果:

  

其一你和你的竞争对手的薪酬水平差异一年后正在扩大。

  

其二是你的企业在市场上很难吸引优秀人才,留住自己的优秀人才也会比较困难。


复制成功